這是一部蠻舊的電影,相信許多人都曾經觀賞過,以下是沐恩的小小心得。

  故事的背景在第一顆衛星的升空時,也就是說在冷戰時期美、俄兩國進行武裝競賽和宇宙技術研發競賽的時期,當衛星升空時應該是世界的一大突破,不過看再美國眼裡卻是一大的威脅,在當時人民的心理除了好奇心外,應該還有一些小小的排斥感,這也解釋了兩個疑問,鎮民為何會樂於幫助他們,以及學校的那位男老師為何百般的阻饒。

  男主角原本是個渾渾噩噩的少年,他所生活的小鎮是一個沒有獎學金支付就無法繼續升學的鄉鎮,全體鎮民只有一條路走,就是下到該城鎮的礦坑工作,雖然他們時常看到許多許多的意外和悲傷,也知道礦坑工作的身體危害,但也別無他法,因為這個城鎮的命盤就是如此,男主角的家庭也是如此,父親即為整個礦坑的頭頭,而哥哥又是一位學校的球員明星,在該小鎮運動員是有機會得到獎學金而外出讀書的,這當然也是該城鎮的榮耀,比起鎮日遊手好閒的男主角,父親自然把自豪加諸在大兒子身上,也同時無自覺的顯露出他對小兒子漠視。

  在史潑尼克號第一次橫越美洲時,男主角自然跟那些好奇(同時也沒別的事幹的)年輕人相偕去觀測,看見那紅焰般的光點掠過時,男主教的心境上有了改變,原本自認為是芸芸眾生,不!正確來說是自認為世界就算沒了自己也無所謂的男主角,第一次體認到活著,體認到眾人也跟自己一樣只能仰望那顆人造之星,體認到自己的存在。

  深受此感動的他,下了一個決定,我要造出一台火箭!

  可以看出男主角很想把他的感動與家人分享,卻不知道該如何敘述,因為那實在是太強,太突然了,急於表達的男主角只在餐桌上宣佈了自己的夢想,就希望家人可以感受到他的興奮與震撼,不過其他人完全不把他的話當一回事,大概又是一次的被潮流影響吧。

  第一次的嘗試想當然爾的慘敗,光用火藥只能炸掉自家的籬笆而已,這裡我很佩服他的母親,在那種狀況還不制止男主角的行為,大概也隱約感受到主角有了過去所沒有的活力。

  驚覺自己知識上的不足,主角開始接觸幫上所謂的"科學怪人",在一次的他們重新並且正式來過,說服工廠老闆焊接成品時,男主角終於可以完善的表達自身的感受,在老闆的幫助下他們總算完成作品,不過被學校的老師所發現原本要遭到被沒收的下場,這時男主角的導師出現了,在整部戲裡她扮演著幫助著的角色,男主角也是因此得知科學展覽也可獲得獎學金,興趣和目標終於結合在一起,為了參加科展他們滿懷興奮的在一次試射,可是也在一次的嚐到了失敗。

  這次男主角的父親開始介入,要兒子別再搞這些"有的沒有的",不願就此放棄的他(或許也有一點跟父親的反抗意味),走了二十餘公里的路來到另一處空地進行研究(當然也花了一點力氣說服原本已經認命的同學們),父親在看見原本散慢的兒子肯為著"那玩意兒"努力,也就放手讓兒子自己去玩玩吧,反正也搞不出什麼名堂來。

  期間他們不斷的失敗再失敗,也受到了鎮民的意見與幫助,終於在一次眾所注目的試射中成功,瞬間,他們從怪胎轉變成準科學家,受到大家的鼓舞與欽慕,本以為就可以如此持續發證下去最後參加科展,不料一次的火災,使他們成為眾矢之的,學校男老師一口咬定是他們所為,在百口莫辯的情況下他們的器具全被沒收,不久後男主角的父親在礦坑內負傷,為了家裡的生計男主角放棄學業,再加上導師無故的缺職都使他陷入了一股絕望之中,在礦坑內做事意外的受到肯定,父親也終於對他露出笑容。

  過了一段時間後,他又開始自問,這真的是我要的生活嗎?

   經過了努力並用數學驗證,他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火箭小組重新出發,同時他也跟父親明講,他不會再回到礦坑去了,其實他父親非常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進入自己所不熟悉的領域,不過在他們外出比賽成品遭竊時父親還是給與了幫助,電影的最後男主角獲獎歸來,並發射了最後一枚火箭,他父親也體認到兒子並不是要離他而去也不會因為火箭科學而輕視自己,他只是和自己一樣而已,對事物寄予高度的熱情,只不過孩子選擇了不同的方向。

  最後一次的試射現場,父子倆一同看著那高升的火箭,象徵一切不快皆被逝去,孩子們在無垠的天空裡放手翱翔。

  不過這部電影有些不合邏輯的地方,首先在當時的背景火箭應該是個被大書特書的題材,竟然都沒有重複的主題實在令人感到怪異,還有電影裡面最後那個火箭,應該會需要使用安定劑之類的東西吧,總覺得點火之後應該會立刻爆炸才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沐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